星期一, 5月 01, 2006

我看龐畢度新媒體藝術展

在還沒上課之前,我自己先大致跑了一遍所有的作品,以現在2006年的科技來講,1965年代算是已經有點老,所以大部分的展示作品旁邊都會附著一張由藝術家手繪的設計圖,從機器投影的角度,範圍到要擺設幾張椅子桌子之類的,都詳細的標示在其中,然後有些在台灣當地能找到替代設備的像是監視器,或是由BENQ提供的螢幕,投影設備等等這樣子的做法,也帶出了一些些新媒體藝術的特性->一項可不斷被更新的過程,也仍在不斷被定義當中。
講師先對新媒體藝術做了定義:所謂的新媒體藝術-指透過數位設備,(包括錄影與錄音帶,唯讀光碟,硬碟,網站,等等...)所完成的藝術作品,也有緣自傳統媒材,或因展出需要而轉錄到數位規格設備的作品(如電影.等)
所以新媒體的特性(在展場中很容易就被發現的)可以說:
1.閉(迴)路裝置-單頻道影像用長度較短的影像形成封閉的迴路裝置,和過去把畫放在牆上的感受不一樣
2.從白牆壁變成黑盒子-螢幕,暗室投影是當代藝術很重要的物件,這是20世紀才有的現象,電視機進入美術館也代表著生活性物品的置入
3.混合設備-聲音成為裝置的要素,平面螢幕的投影似乎有轉向重回古典精神(精確)的可能,螢幕像是畫框的樣貌,掌握完美的表現
講師強調這次龐畢度展出的作品是有系統的,有脈絡發展,具有教育性意義的展覽。除了應用新媒體的方式創作之外,還充分符合空間裝置藝術的概念(空間中的相對性,邏輯姓),所以當我在現場被複雜的攝錄影與投影,電視機的設置,搞的暈頭轉向的同時,空間裡一些小小令人驚奇的趣味姓也在空間作品裡被發現,另外還有跟電影有關的就是所謂的後電影-多視角的電影(多面投影,螢幕被切割)與新敘事(企圖從電影裡汲取片段重塑敘事結構),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互動性質網路影像的出現,後電影應該是前身鼻祖。尤其裝置作品裡很少能談及時間的概念,但是一旦有了影像設備,時間的重塑又變成藝術家可以鑽研探討的主題,裝置變成一段更新的虛幻過程,在虛幻的時間空間上的-我遇見8秒後的我,16秒後的我,當我離開空間之後,回頭看我仍在的空間,影像仍繼續存在,很有趣的體驗...

沒有留言: